您的位置:纳问网 > 百科 > >正文

纯电车企纷纷转向混动市场,寻求盈利新突破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开始转向混合动力车型,以应对市场挑战,提升盈利能力。据相关信息报道,几家曾专注于生产纯电动汽车的中国车企...

纯电车企纷纷转向混动市场,寻求盈利新突破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开始转向混合动力车型,以应对市场挑战,提升盈利能力。据相关信息报道,几家曾专注于生产纯电动汽车的中国车企,如小鹏汽车、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以及广汽集团的埃安,都宣布将拓展车(PHEV)和电动车型(EREV)市场。此举不仅是为了缓解消费者的续航焦虑,还旨在寻找新的盈利机会。 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显著提升。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2023年8月,中国市场上车的注册量同比激增了近140%,而电动车的注册量增长了90%。相比之下,纯电动汽车的增速仅为20%,显示出混合动力车在市场上的优势。 车通过在电池电量耗尽时切换至燃油发动机,帮助消费者缓解续航焦虑。而电动车则通过内燃机为电池充电,进一步延长车辆的行驶里程。这些车型不仅满足了对续航能力的需求,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中国及其他市场迅速崛起。 盈利困境推动车企转向混动 在盈利压力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开始将混合动力车型视为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吉利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桂生悦在今年3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目前中国市场上唯一盈利的车企几乎都是生产内燃机车型的公司,而纯电动汽车公司仍难以实现盈利。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纯电动车企的盈利能力仍然有限。特斯拉虽然是电动车市场的领军企业,但大多数纯电动车企,如中国的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也主要依赖其车和电动车型实现盈利。特斯拉尽管在中国获得了一些政府补贴的支持,但全球交付量依然未能达到分析师的预期。 特斯拉与混动车的矛盾立场 特斯拉对于混合动力技术的抗拒可能使其在中国市场失去更多份额。该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在2022年表示,混合动力车只是“过渡技术”,应尽快淘汰。他坚持认为,未来的交通脱碳应依赖纯电动汽车。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转向混合动力车型,特斯拉的这一立场使其面临更大的市场挑战。 四年前,大众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也曾批评电动车,认为这种技术是对环境不利的解决方案。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重视混合动力车的潜力。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报告指出,虽然混合动力车不会成为终极解决方案,但它们在当前阶段对于交通脱碳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需求推动市场转型 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焦虑是推动混合动力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混合动力车型不仅能够满足长途驾驶需求,还能在燃油价格波动时提供更稳定的出行成本。这使得车和电动车型成为市场上颇具吸引力的选择。 在8月份的数据显示中,混合动力车的注册量远远超过纯电动车。这一现象表明,消费者对灵活使用电力和燃油相结合的车辆充满兴趣。这也给许多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压力,促使它们向混合动力技术转型,以寻求盈利突破。 行业内的争议与未来发展 尽管混合动力技术在市场上日益流行,但业内对其长期前景仍存在争议。部分研究机构指出,混合动力车型在脱碳方面的作用有限,特别是在车主未充分利用电池行驶的情况下,混合动力车可能会导致石油需求增加,从而削弱纯电动车的市场优势。 然而,中国车企普遍认为,混合动力车型在当前阶段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吉利集团的桂生悦认为,车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能够帮助车企在向零排放转型过程中逐步过渡。他强调,比亚迪虽然已成为市场领跑者,但其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车型。 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成熟和消费者接受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车企正在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入。比亚迪、理想汽车等企业通过推出车和电动车型,成功实现了盈利。而纯电动车企在探索盈利模式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混合动力技术的重要性。 尽管特斯拉等企业依然坚持纯电动汽车路线,但中国市场的现实表明,混合动力车在未来几年内仍将是汽车市场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更多车企可能会选择跟随比亚迪和吉利的脚步,逐步向混合动力车型转型,以确保自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汽车制造商正通过转向混合动力车型来应对盈利困境和市场变化。车和电动车凭借其续航优势和较高的性价比,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推动车企在市场中取得新的增长。尽管行业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未来前景存在争议,但当前的市场趋势表明,这一技术将继续在未来几年内占据重要位置,为车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