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真正的“女德”是什么?
传统文化中真正的“女德”是什么?
如果说中国的“女德”从产生至今不到150年,你信吗?
女德这个词从提出到发展至今,其实确实不到150年,这个词追溯到根源上,是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等对“旧法”的批判,民国初期进步文人对“旧中国”的批判,后来在“忆苦思甜”中对“旧社会”的鞭挞。可以说,女德与封建两个词深刻绑定在一起,是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枷锁,需要扔在地上摔碎,再踏几百只脚上去,让它永无抬头之日。
这就像商纣王和妲己的恶行,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详细,越来越让人愤懑。
康有为提出“女德”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也是现在公知们提得比较多的一点,就是“三从四德”,但他们从来不说“相夫教子”。《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中的妇德,也被看作是女德的重要文献佐证。实际上,四德是嫔妃诰命一级的位于地位金字塔顶层的少数女人谋生的工具,放到今天的中国,有资格应用四德的女人,不超过2000人。而三从的从字,拆解来看,也是“相夫教子”的简称。这里必须提到一个词,叫做“家务”,很多90后甚至80后的女人,把“做家务”理解成“做家政”,实际上家务的意思是搞定家庭成员内部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是基础,社区关系是进阶。几千年以来,女人在家庭中的位置相当于CEO和各级经理人,女人的从字,是代表XX行使家庭关系的意思。如果“从”的意思是“依从”或者“依附”,就不可能出现红楼梦里面的王夫人,更不可能出现祸国殃民的苏妲己。
第二点,是《周易·六十四卦·坤卦》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就是“坤德”,而配合这句,还有《周易·系词》里的“坤道成女”。这两句都来自《周易》但完全处于不同篇章,也都有对应的上下文。把这两句拼起来,就成了“女德”。实际上,坤德是帝王将相们用的一种权利斗争手段,是对男人的要求,不但跟女人没关系,更是只有走到帝王将相的层面才有可能用到。坤德的解释可以理解成帝王将相需要认同客观存在,存在即真理,坦然接受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才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人因为出现了文化断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过于片面,甚至不少国学复兴的从业者都难以理解。比如很多手持道家度牒的住庙道士在自媒体上宣称,男道士是乾道,女道士是坤道。实际上,乾道和坤道是职业,跟性别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乾道是用纯阳内丹的道家修炼方法,全真、龙虎、正一,都是乾道,乾道的女道士也是乾道的道士。坤道是用全阴内丹的道家修炼方法,蓬莱、酆都、茅山,都是坤道,坤道也有男道士,不然林正英是男是女?乾道讲究天法与雷罚,一般持五雷咒,可以理解成医生,坤道讲究生灵与经络,一般持金光咒,可以理解成护士,女医生和男护士比较少,但不能说没有。
第三点,没有什么依据,就是根据当代社会诸多乱象的一些杜撰。连战国时代都被称作“礼崩乐坏”,当时的公知们担心以后中国会“披发右衽”,现在,两点都实现了。比如彩礼,彩礼又叫“聘礼”,可以说是华夏礼制留到今天的硕果仅存的一点“糟粕”,如果彩礼再没有了,华夏族就彻底灭族了。华夏族的意思是“华美的服饰”和“庞杂的礼仪”,现在服饰没有了,礼仪也基本没有了。今天的社会乱象,其实更多来自基督教伦理体系,基督教中,女人是男人的“骨中骨,肉中肉”,“必须依从男人”(旧约创世纪第2章:And Adam said, This is now bone of my bones, and flesh of my flesh: she shall be called Woman, because she was taken out of Man.)(创世纪第2章:And thy desire shall be to thy husband, and he shall rule over thee.)旧约中对女人的制约还算笼统,但新约中就更为直白了。(新约提摩太前书第2章:And Adam was not deceived, but the woman being deceived was in the transgression. Notwithstanding she shall be saved in childbearing, if they continue in faith and charity and holiness with sobriety.)提摩太前书的这两句,应是今天中国女德具体要求的核心出处。
西方女人上世纪60年代末期才获得穿裤子的权利,70年代末期才获得财产权选举权以及自己不作为财产的权利。而这个时期已经不能算作历史事件,在座的诸位可能都已经出生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