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先宗:左宗棠平定甘陕的超级猛将,血染太子寺的烈丈夫
傅先宗:左宗棠平定甘陕的超级猛将,血染太子寺的烈丈夫
同治元年(1861年),这一年无疑是大清帝国极难熬的一年,帝国刚刚失去了年富力强的统治者(31岁的咸丰皇帝,在咸丰十一年,即1860年去世),只剩下年幼的同治皇帝的30不到又沦为寡妇的慈禧太后。太平天国占据了最富庶的江南地区,擅长奇兵作战的捻军纵横江南,可谓孤儿寡母、可谓内忧外患,妥妥的末世景象。
也是在这一年,相对安静的西北也开始“炸锅了”,以任武、赫明堂、白彦虎、马化龙、马占鳌等为首的叛军首领,趁清军主力深陷江南和中原战场,且陕西防务空虚之际,打着“宗教的幌子”,发动叛乱,一场蔓延十余年,令西北血雨腥风的甘陕之乱的爆发。为了平定这场叛乱,清廷耗尽了几乎全部的家底,几次易帅,期间也涌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名将,如左宗棠、多隆阿、刘松山、刘锦棠、黄鼎、雷正绾、曹克忠等(之前已有专题文章讲述,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往翻)。今天,再来讲一位传奇猛将傅先宗的故事。
傅先宗,字崑亭,湖北江夏人。咸丰年间(1850—1861)天下大乱,傅先宗投身当时的湘军名将(也是出身八旗的荆州将军)多隆阿,直属上司则是多隆阿麾下第一悍将、总兵曹克忠。傅先宗作战勇猛,很受曹克忠赏识。同治二年(1863年),多隆阿奉诏率军入陕西平叛,傅先宗从征,并率军攻克华亭、清水、莲花城、张家川等城,重挫叛军。
同治三年(1864年),多隆阿在与叛军的交战中阵亡,余部被曹克忠统辖。曹克忠继承多隆阿遗志,率军继续征讨叛军,并攻取叛军重要据点巩昌(今陇西),为防止叛军反扑,曹克忠命傅先宗驻防通渭,以策应巩昌。不久后,曹克忠因病回乡,退出了甘陕战场,傅先宗则奉命接替曹克忠,代领其众。
同治五年(1866年)八月,盘踞在狄道(今临洮)、河州(今临夏)的叛军,攻陷巩昌,城内汉民2000余人拒不投降,以砖瓦、鸟枪与叛军展开惨烈的巷战。巩昌失陷的消息传到通渭,傅先宗立即率军驰援巩昌,并大破叛军,收复巩昌。傅先宗入城后,见到满眼的残垣断壁和死尸,不禁潸然泪下,又见幸存汉民羸弱疲惫,遂下令以军粮赈济之,巩昌人感其德,乃树碑纪之。
傅先宗收复巩昌之战,使其名震西北。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陕甘总督穆图善以傅先宗为先锋,发起收复狄道的战役,当时盘踞在狄道的叛军有10万之众,傅先宗所部不过万人。然则,傅先宗不畏艰巨,毅然前往,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丰富的战斗经验,傅先宗迅速攻克狄道外围的拱拜山、北庄等叛军据点,叛军素来恐惧傅先宗,大批纷纷逃出狄道,狄道城内叛军余部3000余人归降清军,傅先宗成功收复狄道,战后,傅先宗因功被提拔为凉州镇总兵。
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新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发起对叛军最后的据点河州的进攻,傅先宗奉命从狄道渡洮河,计划与河州提督杨世俊、总兵徐文秀三路合击河州。三路清军进展颇为顺利,迅速推进到河州外围最后的屏障太子寺,惨烈的太子寺之战正式打响。叛军顽强抵抗,导致清军攻击受挫,傅先宗亲自扛旗冲锋,手刃多名叛军,可惜在冲锋时,被叛军火枪击中,当场阵亡。不久后,徐文秀也在与叛军交战时阵亡,连续两员高级将领阵亡,导致清军士气大跌,不得不遗憾地撤出战场,太子寺之战也是左宗棠平定甘陕中最大的失利,傅先宗也成为清军在甘陕战场上阵亡的最高军阶将领。后来左宗棠平定甘陕后,向光绪皇帝上奏道:
查明亲军营及良辅、宗岳等营并提督傅先宗所部历战阵亡各将士与夫狄道殉难文武官绅共二千九百八十七名,均系为国捐躯,奏请恩准在狄道城中创建昭忠祠一所,分别叙以傅先宗为正祀,其余文武员弁兵勇均立牌位为陪祀,请饬地方官春秋致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