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带你认识真实的天地会总舵主
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 带你认识真实的天地会总舵主
读过《鹿鼎记》的朋友都知道,韦小宝的师父陈近南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总舵主,一生致力反清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江湖有云“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无论贩夫走卒还是士农工商,都以结识陈近南为荣。这个陈近南究竟是何神圣呢?
陈近南又名陈永华,生于崇祯七年(1634年)。他的父亲叫陈鼎,是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进士。
1648年,清军攻陷同安,为了不受侮辱,保全名节,陈鼎自缢身亡。当时陈永华只有十五岁,在乡亲们的掩护下,陈永华离家去厦门投奔郑成功。郑成功与他一交谈,高兴地说:"你就是我的卧龙啊",当即聘为参军。
1658年,陈永华力排众议,支持郑成功北伐。郑成功他留守厦门,辅佐世子郑经,让郑经以师礼待之。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病死,郑经继位,将陈近南倚为长城,每有大事必先询问。
郑经在台湾打了几次败仗,很多人都投降了清朝。在陈永华的力谏下,郑经放弃投降的念头,将国政都交给陈永华处理。
陈近南在治理台湾方便煞费苦心。为了提高台湾民众的受教育水平,1665年,陈永华提出"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他认为,台湾沃野千里,远滨海外,民风淳朴,如果可以举荐有才能的人来辅佐政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养生息,便可以赶上中原地区。所以,应当择地建立圣庙,设立学校"以收人才,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在他的带动下,台湾文教事业得到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规定台湾境内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
陈永华是台湾最早的规划师。他开辟了台湾城乡聚落的空间规划。他在城市设立四坊,制定郊野为三十四里,每里都设有社,社里建有小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就近上学。这也许是台湾最早的学区了。
陈永华创建一套自上而下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 全台设立"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各府、州、县设立"府学"、"州学"、"县学"。还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区的各社设立"小学",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学受教育。他把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推行大陆的科举制度。这种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施行,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播。陈永华是在台湾推行大陆教育制度的第一人,其对台湾文教事业的开创之功,永载史册。
为解决军队粮食不足的问题,陈永华鼓励明郑将领进行军屯,以米为最重要的农作物。引进淋卤晒盐法,提升盐的品质,稳定了物价。他还引进保甲制度,维持地方秩序,禁止赌博。
三藩之乱后,清廷开始着手处理台湾事务,此时陈永华被当权者冯锡范、刘国轩排挤,面对越来越恶劣的环境,陈近南南整日忧心忡忡,他提出许多正确的主张,但此时的郑经宠信冯锡范等人,而冯锡范早对陈近南眼红嫉妒。郑经的大儿子郑克臧娶了陈永华的女儿,二儿子郑克塽则与冯锡范的女儿订了亲。冯锡范想除掉郑克臧,好让郑克塽能成为台湾的主人。而要想除掉郑克臧,就必须除掉陈近南。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冯锡范成功逼迫陈永华辞职,陈近南忧愤之下,不久染病逝世,年仅46岁。死后葬于天兴州赤山堡大潭山。郑经亲自为他主持了葬礼,谥号文正。“文正”是谥号中最顶级的荣誉,必须要道德功业皆极其出众者才能获得,晚清只有曾国藩得到过,连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些顶级大人物都没有。
康熙重臣李光地认为:"台湾长久以来没有被收复,主要是由于陈永华经营有方。今上天讨厌战乱,让他殒命,从此台湾的收复将指日可待。"
在正史中,陈永华最主要的功劳就是经略台湾,但在民间,却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最有影响力的,无疑就是创立天地会。
在传说中,陈近南是陈永华的化名,他为了联络全国反清复明志士,实现反清复明大业,秘密组织天地会,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形成了一个几十万人的秘密组织,影响了康、雍、乾三朝。天地会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在清朝灭亡之前,对于汉族人反抗满族人的欺辱压迫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后来的红花会、洪门、青帮都是从天地会衍生出来的。
陈永华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陈梦炜,陈永华去世3年后,清军收复台湾,康熙皇帝久慕陈永华的大名,就亲自召见他的大儿子陈梦炜,任命他为船厂副将,后来升任辽阳参将。
陈永华的二儿子名叫陈梦球,是台湾第一位进士,深得康熙重用,曾代表康熙去高丽赈灾。
陈永华的第三子名叫陈维衡,不愿为官,一直在老家耕读。陈维衡家有一座老房子没人住,村里有个姓黄的人就想买下来,但陈维衡不想卖,黄某想强买强卖。此时恰逢陈维衡的二哥陈梦球到当地视察,县太爷想巴结陈家,要治姓黄的罪。陈维衡却站出来说姓黄的不能抓,他没有罪。面对二哥的疑问,陈维衡解释说:“盛衰有时,今日何难尽法,后日可长保也。”
意思呢是说,世上没有谁能一辈子发达,也没有谁能一辈子倒霉,如果因为二哥你现在得势,我就可以欺负别人,那以后失势怎么办呢?是不是我也得受人欺负?所以,要想日后能长远,就不能现在仗势欺人。这话一传出去,姓黄的也感动得不得了,从此两家成了通好,再也没发生过争执。
陈近南一生无余财,只有一条家训传给后人“创业快,守业难,好空不过三代人。和为贵,得饶人,好风不贪驶过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