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纳问网 > 百科 > >正文

金融监管总局公开答复-通俗的解释解答

摘要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一则答复,对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提出的关于完善养老理财体系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提案作出回复。 在该答复中,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了支持养老理财稳健...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一则答复,对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提出的关于完善养老理财体系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提案作出回复。

在该答复中,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了支持养老理财稳健发展的监管思路:

积极支持试点理财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丰富产品形态,增加10年期以上长期限产品供给。

鼓励符合条件的理财公司探索提供养老财务规划和顾问咨询服务,持续提升养老投资便利度。

金融监管总局公开答复

将探索研究提升养老理财产品流动性的机制安排,满足投资者流动性需求。

正在抓紧起草《理财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办法》,拟将养老理财产品等养老金融业务开展情况纳入理财公司监管评级重要考虑因素,并依据监管评级结果对理财公司实施分类监管。对于评级好的理财公司,支持其优先开展综合性、创新试点类业务。

要求试点理财公司和销售机构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突出提示产品在不同风险条件下的收益结果,完善与投资者利益趋同的收费模式。

支持增加10年期以上长期限产品供给

金融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小步慢跑,总体渐进”的工作思路,稳妥有序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截至2024年5月末,累计发行养老理财产品51只,金额1031亿元,投资者合计47万人,已成为当前我国最主要的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之一。6家理财公司23只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金额45亿元,投资者合计41万人。目前已累计清理完毕近千只名不符实“养老”字样理财产品,维护养老金融市场良好秩序。

关于巩富文委员提出的明确养老理财产品准入条件的建议,金融监管总局指出,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通知中已明确养老理财产品应由纳入试点范围的理财公司发行。商业银行可以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为养老理财产品提供代销和托管等服务。目前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理财公司共11家,均是开业时间较长、投资管理经验相对丰富、母行综合实力较强的理财公司。

关于丰富养老理财产品要素的建议,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已发行的51只养老理财产品中,5年期封闭式理财产品47只,10年期封闭式产品1只,定期开放式产品3只。下一步,将积极支持试点理财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丰富产品形态,增加10年期以上长期限产品供给。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理财公司探索提供养老财务规划和顾问咨询服务,持续提升养老投资便利度。

完善收益平滑基金、流动性等机制安排

根据相关监管要求,为体现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养老理财产品已普遍建立提前赎回机制。投资者罹患重大疾病等情形时,可以按照理财产品销售文件约定办理提前赎回。金融监管总局明确,将探索研究提升养老理财产品流动性的机制安排,满足投资者流动性需求。

关于养老理财产品投资运作管理,金融监管总局要求试点理财公司坚持养老理财产品审慎投资运作,包括但不限于采取科学合理、成熟稳健资产配置策略,审慎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完善收益平滑基金等风险保障机制,实施非母行第三方独立托管等,以此促进养老理财产品稳健运行。

金融监管总局在该答复中指出,下一步,将督促试点理财公司持续提升投研能力,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完善产品投资策略和风险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长期考核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养老金融服务。

正在抓紧起草《理财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办法》

对于完善养老理财的市场动态评价机制的建议,金融监管总局也在答复中予以回应,并且明确了理财公司分级分类监管的政策思路。

据悉,目前金融监管总局正在抓紧起草《理财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办法》,拟将养老理财产品等养老金融业务开展情况纳入理财公司监管评级重要考虑因素,并依据监管评级结果对理财公司实施分类监管。对于评级好的理财公司,支持其优先开展综合性、创新试点类业务。同时,金融监管总局持续加强监管,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养老金融市场良好秩序。

突出提示产品在不同风险条件下的收益结果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工作力度。在养老理财领域,金融监管总局要求试点理财公司严格按照理财业务现有制度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要求,规范设计和发行养老理财产品,做好销售管理、净值化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等工作,真实清晰、客观准确介绍产品特征,充分披露养老理财产品信息、面临的风险,以及采取的风险管理机制,帮助投资者全面客观了解产品风险收益情况,不得宣传或承诺保本保收益。

金融监管总局透露,将进一步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要求试点理财公司和销售机构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突出提示产品在不同风险条件下的收益结果,完善与投资者利益趋同的收费模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叶舒筠

校对:杨立林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