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广...
2021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打造国内一流城市各项部署和龙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要求,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提升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丰富服务内涵,扩大发展的外延和深度,全面推动我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协调、融合发展,为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贡献力量。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新馆于2021年相继开馆,全面提升了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了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城市形象。我县(龙门农民画)获评“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我县连续两届入选。县文化馆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一级文化馆。曲艺《白燕带春回》参加2021年惠州市戏剧曲艺花会决赛银奖,摄影作品《重拾红色岁月》获得庆祝建党100周年惠州市青年书法摄影展二等奖,摄影作品《新时代渔歌》获得“庆百年 绘振兴”2021年兴化垛田全国农民画大赛二等奖,黄克锋同志被聘任为广东省文化馆第三批特聘创作员。出台《龙门县创建旅游品牌奖励办法》,指导南昆山云顶温泉、南昆山居温泉度假村成功申评国家五星级温泉。成为惠州市及粤东地区2家“国家五星级温泉”;整合“龙门十三汤”资源,申报金汤奖,并入围第五届金汤奖“十佳温泉旅游目的地”名单。目前已建成8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打造11条省市级精品旅游线路,以及7条“龙门径”骑行及徒步线路,培育建设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3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繁荣发展再创业绩。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新馆相继建成开馆,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已完成,文化馆创评国家一级馆工作及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均已完成。全县首个自助图书馆--“悦龙自助图书馆”于5月1日正式启用,成为我县首个24小时开放的智慧微型图书馆。全天候服务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享受便捷公共文化服务的好去处。二是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大力开展线上文化服务活动,开辟网络艺术慕课教学服务新阵地。截至10月,共推出12个课程合共14期,课程数为152次课,培训学员25982人次。开展新春文艺演出、送戏曲进校园、文艺演出活动共15场,举办公益培训班3次,举办展览4次,公益性讲座1次,惠及群众共15万多人次。成功举办了举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龙门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线上文艺汇演、“百年风华·群心向党”群众艺术广场舞推广培训班、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进基层巡回讲座、“我心向党·百画庆百年”、“5﹒18”国际博物馆日、“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等大型的展览和活动。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各级文物修缮工程,包括功武村古建筑群、见龙围与炮楼、龙门鹤湖围、文祐王公祠等文物修缮工程正按程序有序推进,蓝田瑶族穴居遗址考古勘探工作已完成,瑶族穴居遗址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及编制保护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划定公布功武村古建筑群、廖金凤墓、见龙围与炮楼和三洞社稷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申报子轩范公祠、瑶族穴居遗址为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推荐龙门年饼申报为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产传承人申报和评审工作,公布了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21年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培养传承接班人220多人。完善非遗档案数据库,拍摄省级非遗项目林村盒箩传承人历史口述及制作过程宣传片。开展了“文明旅游在龙门”系列活动暨非遗进景区展演活动,以更宽视野、更大格局推动我县全域旅游+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四是打造具有龙门特色的农民画产品。推出基于农民画的竹木制品、微信表情包等创意作品。开发了农民画文创商城,在线上推广农民画衍生产品和农民画名家名作,进一步提高龙门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为农民画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和创作高峰。通过设置展销示范点等形式,让农民画及衍生产品走进景区,走进文旅博览会、走进温泉节、走进中国旅游日等大型活动现场,大大丰富了农民画的宣传途径和创作素材。成功举办了“农民画家笔下的最美民宿”、“龙门农民画里的幸福小康”等专题创作和画展,用农民画的形式去宣传龙门旅游网红景点。开展农民画创作大赛庆祝建党“愉悦龙门”和“龙”文化专题作品展、全县小学生农民画创作大赛等100周年系列活动,创作了“百年梦想”长卷、“颂党恩”等代表作品。
(二)推动龙门旅游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按照“六保”、“六稳”的要求抓好旅游行业复苏。一是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建党周年,策划“龙门县党史学习教育共建点”授牌暨“红色龙门犇起来——踏春美食之旅”首发活动,以及“百年辉煌·美好生活”——“党建+旅游”主题系列活动,开展2021年红色旅游导游、讲解员专题培训。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举办“与龙共舞,迈向幸福”主题的龙平渠碧道徒步活动,推动龙门滨江碧道、龙平渠碧道建成启用,不断完善“龙门径”徒步、骑行和自驾线路。提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新增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个,打造9条省市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市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年安排旅游资金500多万元(包含省市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文旅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宣传营销、品牌创建等工作。利用新媒体矩阵,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发布视频、推文,培育视频号粉丝,扩大龙门旅游影响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中国旅游日”等活动,开展系列旅游宣传报道和视频推送,取得明显宣传成效。截至目前发布视频和图文数量总计766篇,各视频号粉丝量达2550个,收藏(关注)量2210个。各平台点赞量共9860个。组织参展2021惠州文博会、旅博会,以及参加东莞、惠州(牡丹江、大庆)区域旅游联合推介等活动,成功举办2021年秋冬季“惠游龙门·助推文旅消费”推介会,利用会展拓宽市场知名度。以“一登龙门 身价十倍”为主题编撰全域旅游导游词读本。结合当下的旅游热点、时代主题,对龙门文旅资源进行新的解读和完善,推动龙门全域旅游的深化。二是深入做好康养旅游激发新活力。认真贯彻实施《关于支持南昆山旅游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加快以交通网络为重点的“快旅慢游”系统建设,加快实施名镇名村建设和景点升级改造,推进生态修复和物种层次多样化,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抢占森林温泉度假产业的制高点,将庞大的森林“过客”转为森林“体验者”,形成以“度假”“康养”为核心,多元发展的森林旅游格局,加快形成环南昆山森林温泉度假产业带,做强森林度假产品。举办“愉悦龙门 泉养一夏”龙门县第三届温泉节暨首届“龙门十三汤·三伏浴”启动仪式,此次温泉节与中医养生结合,力推三伏天泡温泉,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推出“龙门十三汤”三伏浴产品,挖掘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温泉旅游服务的价值,探索温泉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发展路径,打响“龙门十三汤”“三伏浴”旅游品牌,做优温泉养生项目。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共建点,结合“学党史、游景点、行碧道、尝美食、宿县城、购特产”等旅游要素。举办办“龙门宴”高技能人才培训、2021年“龙门宴—粤菜师傅”厨艺技能大赛,创新“龙门宴”品牌建设和推广活动,提升龙门宴的养生价值和包装意识,研发推广新式养生菜品,加大线上线下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龙门宴”品牌知名度,做响美食旅游品牌。鼓励企业积极研发调理疗养类森林生态养生产品,如南昆山温德姆温泉酒店利用温泉研发出龙碧泉这一富含矿物质的护肤温泉品牌,并成功研制喷雾、洗面奶、面膜、精华、面霜等系列产品,延长温泉产业链,实现将温泉带回家的理念,做细健康旅游产品链。三是整合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整合山水、温泉、田园、古村等优势资源,以乡村休闲与文化旅游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香溪堡文化旅游小镇、蓝田瑶族风情园、桂峰山等一批项目升级改造,并结合水坑村、功武村、鹤湖围、绳武围等古村落资源,扶持发展文化创意、民俗客栈、工艺品及土特产展销、耕读文化体验等业态与旅游融合。扶持农民画文创产品研发,利用省文化和旅游繁荣发展资金,以旅游需求为内生动力,支持“旅游+文创产品”研发,目前已完成农民画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制作量产一批文创产品,在惠州文旅体产业博览会、旅博会、文博会等展出,同时启动了线上展销。在县内设有云顶温泉、温泉大观园、林丰温泉、香溪堡、尚天然、南昆游客中心、文化馆二楼等7个展销示范点,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展销,进一步做强文旅手信品牌。组织龙门手信产品参评“惠州市十大手信”活动,龙门大米、龙门农民画系列衍生产品等11个产品入选惠州手信50强。举办第二届龙门县十大旅游手信评选暨首届龙门手信节评选活动,评选出“龙门大米”“龙门冬蜜”等10个“龙门手信”产品。四是积极对接比学赶超、结对协作。贯彻实施《龙门县比学赶超工作方案》,结合文旅工作实际,对标杭州市桐庐县,全面推进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工作实现新提升,制定《龙门县关于落实“比学赶超”工作组队到浙江桐庐考察学习的方案》。同时和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结对子,交朋友”,互助互帮促提升,制定《龙门县关于落实“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工作组队到普安县帮扶考察学习的方案》,在“龙门文旅”公众号开辟了结对协助专题,发布有关普安县与龙门县结对协助的推文7篇,宣传推介普安县文化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精品线路、当地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联合龙门旅行社召开龙门县文广旅体局策划宣传普安县旅游线路工作会议,完成普安考察线路设计。五是做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根据中共龙门县委办公室、龙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门县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县委农办、县委组织部《关于做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组团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落实牵头单位工作责任,派出邹锋同志担任地派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派出富有驻镇工作经验的苏广林同志全力配合,组织召集组团单位共同研究推进帮扶工作落实。目前,各组团单位队员认真开展调研,结合各单位优势和各联系村情况,重点围绕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风貌提升等方面,加紧研究制定驻镇帮扶工作任务清单(项目)。下来我局将切实履行主体工作,鼓励各组员凝聚力量、团结一心,全力以赴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三)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公共设施和竞技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健身志愿服务不断完善,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018人,每万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1人。深入乡镇、社区开展体育健身志愿服务,顺利完成国民体质监测任务。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全县10个乡镇分别建有乡镇文体广场,全县156个行政村建有篮球场,170多个自然村安装有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二是综合竞技实力进一步提升。业余训练网点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共成立业余体校业余训练基地3个,通过项目进校,扎实推进体教结合基层业余训练。联合县教育局举办“龙门县第六届‘县长杯’暨‘满天星’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培养青少年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提升身体素质。与县体育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2021年惠州市(龙门)足球公益培训班,培训时间为期一个月,招收培训人数350人。三是体育场地功能设施不断完善。加强对体育场馆内外的卫生保洁、提高绿化质量,不断提升体育健身环境。实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实行节假日、每天上午时间段免费开放、下午至晚上时间段低收费开放的优惠政策。通过媒体、户外LED显示屏、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向社会公布各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信息和服务内容,并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参加体育锻炼。
(四)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安全生产、市场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条例规定。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责任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实施。二是抓好行业市场管理。有针对地开展文广旅体市场日常执法监管工作。我局坚持以“长效管理为主,专项行动为辅”,重视发挥日常检查在管理工作中的巨大作用,重点突出对景区、旅行社、民宿、网吧、KTV、印刷企业、高危体育项目等经营单位的检查。2021年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99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339家次,取缔擅自经营歌舞娱乐场所2家,查处书店3家,收缴非法出版物169本,查处旅行社1家,责令游泳池停业整改7家。以安全播出检查为抓手,以“内容安全”和“技术安全”为核心,强化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管理机制,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防护期安全监播工作,没有出现安全播出事故。三是坚决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组织6个工作小组分别奔赴全县各个景区开展防控,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四是开展配合县的牵头部门抓好“扫黄打非”行动。2021年出动执法人员322人次,检查相关单位138家次,未发现相关违法行为。五是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文化市场治理。将全县中小学周边网吧、娱乐场所、书店作为整治工作的重点,我局执法人员对全县范围内中小学校园周边的网吧、游艺娱乐场所、书报摊店等进行拉网式清查,重点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其他网上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各类涉及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内容的文化经营活动。2021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27人次,检查经营场所43家次,取缔无证书店2家。六是坚决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组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省、市、县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分析研判、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坚决守好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一年来,我局管理领域没有发生意识形态安全事故。七是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职责。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公共文化队伍、龙门农民画艺术人才、民间文化艺术人才、旅游人才、运动员、体育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管理,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八是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积极履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通过召开党组学习扩大会议,召集班子成员、各股室、下属单位负责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为扎实推进我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五)党建工作基础扎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强化政治担当落实责任。严格按照一把手负总责的要求强化领导责任,接受群众监督,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形成工作合力,努力营造齐抓共管,人人尽职的工作格局。注重抓班子建设。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来抓,注重班子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配合协调,做到团结一致、步调一致、行动一致,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率先垂范,起到了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制定定期管理措施,做到亲自组织学习上党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党内各项规定和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组织工作,亲自部署党建重要工作,过问重大问题,协调重点环节解决存在问题。定期召开党组会、班子专题研讨工作会,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积极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二是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机制。为强化党内机制落实,建立起一套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内管理监督实现制度化、经常化。我局属下党支部,采用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队伍管理模式。通过建章立制,健全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目标责任量化管理,全面、客观、公正、科学的量化工作任务目标,调动党员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扎实开展各项党员教育活动。党组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事项决策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都必须经过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决定,并严格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根据上级的总体要求,按照“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目标,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细化具体措施。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文化站服务能力不够。一是专业技能人才紧缺,影响活动开展。我县在文艺创作、文艺表演、舞蹈编导、音乐、器乐、文物研究、农民画创作等行业缺乏专业人才。在文艺创作上人才紧缺,晚会的节目得不到更新,内容不够丰富;在文物勘察方面缺乏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文物普查、保护工作开展难度大;“农家书屋”专业管理人员缺少等困难。二是文化站活力不足。文化站人员配置还不够合理,人才的管理、培养、评价机制尚不完备和科学,文化站人员普遍存在编不在岗的情况。
(二)公共服务仍存在不足。一是公共体育设施存在短板,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新建体育场地数量不断增加,配套体育器材设施供不应求。二是图书馆的设备需要完善,急需购置文献消毒柜、紫外线灯等常规消毒设备。还要投入使用图书自助借还设备。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滞后,制约了该馆服务效能的提升。三是旅游厕所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困扰全域旅游提质增效发展的顽疾亟待破解。一是文化创意类旅游项目和产品不够丰富,高端文旅产品缺乏。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旅游咨询服务系统、旅游观光(专线)车、旅游厕所、旅游景观小品建设等还不够完善、亮点不够突出。三是乡村旅游是龙门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乡村环境是好了,但业态还没有搭建起来。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加大公共文化旅游体育基础建设和服务保障经费的投入,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公共服务设施购置和维护更新。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把公共文化旅游体育服务向基层拓展、延伸。我县作为生态保护区,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在更高的层级上进行统筹布局,重点是改善全县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与《广东省关于进一步提升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重要文件要求,整合区域旅游文化精品线路,按照省定标准推进各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足公共设施短板。
(二)推进乡村旅游振兴发展。深入贯彻落实《龙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案》,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形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新农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涉农资金等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筑巢引凤,吸引各种旅游业态进驻。一要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打造民宿试点村,推动民宿和农家乐发展更新换代,推广南昆山中坪尾和爱树品牌民宿发展经验和做法。二要发挥四类乡村示范作用。开发以绳武围、鹤湖围为代表的古村落保护培育型;以芒派村、低冚村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主题型;以上东村、黄牛冚村为代表的新农村示范型;以中坪尾、二坑村为代表的民宿联动型的四大类乡村旅游类型。三要推动乡村旅游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旅游双创活力,举办乡村旅游振兴讲习班、乡村旅游培训,讲授包括惠民类贷款政策、旅游政策、创业及就业培训等。
(三)继续实施体育健身工程。一是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规划,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群众建设创造条件,不断完善我县15分钟城乡健身圈设施。二是提前准备,积极备战2022年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按照参赛方案、训练计划,科学统筹安排训练,做好组团参赛的准备、确保安全顺利完成参赛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