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算对219道题,这种甩手速算法,值得让孩子学吗?
15分钟算对219道题,这种甩手速算法,值得让孩子学吗?
前几天微博上,一个#小学生集体鬼畜甩手速算#的话题火了。
视频里,245个小朋友左手疯狂挥手,右手写下答案,画面看上去有点滑稽,不少网友都把这一幕称之为“佛山无影手”。
点进去助教才发现,这原来是甘肃兰州举办的一场少儿速算比赛。
指导老师介绍,15分钟的比赛时间里,选手做对题目最多的达219道题。
“不管是加减乘除,都可以通过左手与大脑的配合把它计算出来,而且是从高位向低位算。左手都是计算个位,脑子就计十位,级别高一点的高手基本上已经达到心算了,挥得手越凶的小朋友反倒是级别比较低一点的 。”
而这个话题下,有很多网友对这种“佛山无影手”速算法产生了质疑:这样学习速算,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帮助吗?
同时,也有很多网友反击:不管怎么样,学了以后计算确实快,怎么就没用了?
网友众说纷纭,有的人觉得这样甩手速算是拔苗助长,有人觉得有用就行...
今天,助教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速算那些事~
有一次,助教在一个母婴群里潜水,围观了一群妈妈们针对“闺女的舞蹈班”问题的讨论。
有位妈妈分享自己的看法:
我看了孩子那节舞蹈课的过程,整节课一共一小时,有45分钟都是用来练习基本功的,真正教动作太少了,孩子觉得疼、累,我也觉得没必要,就放弃了。
底下有不少妈妈反驳,说学舞蹈就是这样啊,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练习。
但那位妈妈说:本来就是孩子想跳舞才去的,也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成绩或者以后继续深入学下去,所以觉得这种不太轻松的舞蹈课没必要上,还不如参加学校组织的舞蹈演出。
虽然助教也和大多数妈妈一样,认为舞蹈离不开基本功,但还是被这位妈妈的说法触动到了。
因为她在报班之前,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打个比方,同样是学习乐器,也会有想要培养乐感、因为兴趣学学、希望掌握一门才艺等等不同的学习目标。
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知道怎么学,学哪个,怎么样才最适合自己。
速算也是一样的,如果目的是参加速算比赛,或者是为了应试想要提高计算速度等等,那么可以在孩子掌握计算基础以后进一步提升速度。
但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数学思维基础,那么速算这门“提高计算速度”的技巧就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在微博评论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对话:
“反正学了速算以后,计算速度就是快啊,秒答!”
“你再快能快过计算器?快过Excel?”
这类对话总让助教忍俊不禁。谁也不能否认,速算是一门看上去很有用的技巧。
但确实,速算也越来越不重要了。
很多大学的考试都可以带计算器;工作上有比手算更方便快捷的机器软件;甚至超市买东西,都可以扫码一套流程走完。
就连最注重速算的应试,很多家长也发现:学过速算和没学过速算,上了小学三年级以后区别就不是很明显了。
尤其是三年级以后的数学知识就不再是一个个分散的点状知识了,而是更加全面和系统,不仅要求孩子掌握基础的计算,更要有其他系统的方法和思维逻辑,再也没有一步到位的情况出现了。
曾任甘肃榆中四中副校长,手指速算专家罗彦频就表示,甩手速算对于开发智力有一定帮助,但孩子长大后,一来这样的算法并不实用;二来他经过实验发现, 幼儿园孩子并不适合学指算,一旦过早学习,孩子们不仅不能理解,还可能会造成“拔苗助长”的反效果。
那么,速算作为一种小学提分神技能,就真的不能学了吗?
其实也不是。
速算其实是适合那些已经熟练掌握计算原理,基础扎实的孩子。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速算只是在已经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一种进一步提高的手段。
而对于那些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则不建议直接学速算。
一来是加重他们负担,二是中断他们的基础知识积累,对孩子数学地基并没有长远的好处。
方块熊经常说:“学习学习,学了以后再练习”!
而“速算”,其实也是一种快速做题的手段,一定要建立在知识已经熟练掌握,孩子可以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的基础上,再进行速算训练。
比起快速给出答案,深思熟虑更加值得我们鼓励与肯定。只要孩子愿意思考和尝试,即使做的慢也不会阻碍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
学习计算,其实没有太多的技巧,方块熊蒙氏计算课的教育理念也是扎实基础之后,再教会孩子去融会贯通。
而速算属于方法,在基础牢固之后,只需稍加点拨即可。
对启蒙期的孩子来说,还是应该先进行计算启蒙,把基础打牢,层层递进的培养孩子计算能力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