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纳问网 > 杂谈 > >正文

​隋炀帝的功与过

摘要隋炀帝的功与过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炀”是李渊给杨广的谥号,在各种各样的文学影视中更是把隋炀帝的形象夸大...

隋炀帝的功与过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炀”是李渊给杨广的谥号,在各种各样的文学影视中更是把隋炀帝的形象夸大歪曲,把隋炀帝塑造成一个贪财好色,残暴奢靡的形象。实际上,杨广是一位胸怀远大志向的皇帝,他以大业作为自己的年号,处处以秦皇汉武的功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必须要有所作为。

一:完善科举制度

隋朝结束了自魏晋以来数百年分裂的局面,建立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隋炀帝的父亲隋文帝即位开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三省六部制。隋炀帝在隋文帝基础上开科取士,确立了科举制的历史地位。科举制作为影响后世13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人才选拔机制,隋炀帝的功劳可谓功不可没。

二:营建东都

作为都城的长安人口众多,关中物资供应不足;陈国灭亡之后江南地区时有叛乱发生,国家的统一局面并不牢固;此外山东地区也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为了加强对东方和江南的统治,维护国家的统一。杨广决定迁都洛阳,相对于长安,洛阳是天下之中,对河北、山东、江南等地有更有力的控制。

三:开凿大运河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水运是最方便的出行方式。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首先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稳固隋朝的统治;其次,江南富庶而北方贫困,贯通南北水路可以转运南方的粮草到北方;同时物资军队的调配都需要有畅通的交通。大运河的修建将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的经济中心连为一体,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一千多年过去了还在造福着炎黄子孙。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后期唐宋繁荣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动用数百万人修建东都的同时,又在六年时间内动用了数百万人来挖运河,不顾当时百姓的疾苦。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没有结合起来,也为隋朝灭亡埋下了祸端。

四:开发西域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唯一到达西域的中原皇帝。吐谷浑,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建立国家。东晋十六国时期疆域扩展到包括今天的青海、甘肃等地,占据了丝绸之路的要道。杨广即位后为了打通丝绸之路,重新控制西域,决定出兵吐谷浑,扫清丝路障碍。战事结束后,继续西巡到达张掖,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者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

五:三征高丽

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从公元612年到公元614年对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三次均为炀帝御驾亲征。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农民起义。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而退兵。公元614年四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将去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六:总结

隋炀帝在位期间种种措施耗费大量民力,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是隋炀帝的历史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隋炀帝杨广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功绩,称他为千古一帝也能胜任。但是他又急功近切,挥霍无度,接二连三发动数百万人进行大工程建设,不顾百姓死活,结果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最终落得身死国灭的凄惨下场。倘若能够将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各项工程分数十年逐步进行,历史又将不一样。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