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雨|中美两大国只能在激烈碰撞中摸索出相处新模式|
杨希雨|中美两大国只能在激烈碰撞中摸索出相处新模式|
杨希雨|中美两大国只能在激烈碰撞中摸索出相处新模式|
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中美重启高层对话,在14篇来自美国、中國、日本、和澳门地区的学者所发出的快评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议论,例如:“中美对话似乎变成了一种奢侈品”,但现在“恰逢对话时”;中美高层沟通“只是虚晃一枪”,但中方应该“边打边谈边稳”以求实现“技术性稳定”,并“摸索出相处新模式”;还有学者关注围绕着今年11月APEC 峰会中美之间(包括台港澳)的互动,以及倡议“中国干脆发布全球免签证”等等。正是集思广益,匹夫有责。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王建伟 澳门大学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伍 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
杨希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陈淑英 美国华盛顿大学
赵明昊 复旦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
王在邦 太和智库
刘亚伟 美国卡特中心
黄海涛 南开大学
李振广 北京联合大学
李海默 复旦大学
中美两大国只能在激烈碰撞中摸索出相处新模式
杨希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约评论员
14学者评【中美对话】系列第4篇
中美关系正处在1972年中美实现“跨太平洋握手”以来的最糟糕状态。其深层次动因,在于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由过去长期既成的“垂直对比关系”,日益变成向中国倾斜的“水平对比关系”,形成了十分典型但又具有21世纪新科技革命特点的“新兴大国同守成大国”关系结构。以下三组数据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中美两国国力对比发生的这种结构性变化。
1980-2020中国关键经济指标
占美国相应指标的百分比
_
1980
2020
GDP
7%
74.64%
进口
8%
85.38%
出口
8%
180.95%
外汇储备
16%
722.2%
图1
图2
图3
国家元首提出中美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而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推出“极限施压”、“全面脱钩”政策,拜登政府先是提出美中关系“对抗、竞争、合作”三分法,后又提出“对内投资、对外结盟、对华竞争”三点论。
显然,中美对于两国在新的国力对比结构中,建立怎样的新相处模式,有着完全不同的战略追求。要求一方接受另一方提出的相处模式,毫无可能,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美将陷入“新冷战”,有人甚至认为中美“新冷战”已经开始。
但是,历史绝不会简单重复。中美关系目前存在的广泛对抗因素,同当年美苏“冷战”对抗的内涵和外延,完全不同,绝不是加上有一个“新”字就可以概括的。美国作为当年“冷战”的始作俑者和亲历者,更是刻骨深知大国战略对抗的代价和后果。
因此,好的预期是:中国迫切需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不想不愿同美国对抗,希望和寻求同美国进行双赢合作。美国作为全球性超级大国,同时面临着三条战线的挑战,即以俄罗斯为焦点的大西洋战线的挑战,以伊朗问题和巴以/阿以矛盾为焦点的大中东战线的挑战,以中国为焦点的太平洋战线的挑战,美国无力也不想集中全力对抗中国。
而危险的不确定性是:中国下定决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在客观上必然出现14亿人口的中国,全面超越3亿多人口的美国的新态势,但是这种新态势,是目前美国政界甚至民间都断不能接受的。为此,一个“政治正确”的选择必然就是“竞争中国打败中国”。
无论是特朗普政府对华“单打独斗”,还是拜登时期裹挟盟国友国“选边站”共同打压围堵中国,说到底,都是为了打败中国,防止中国超越美国。只要美国不改变“竞争中国打败中国”的政策思维和战略举措,中美陷入战略对抗的概率和风险就必然不断升高。无论中美双方进行怎样的高层接触和分歧管控,都难以改变这种危险的趋势。
美国立国以来200多年,全是一路超越别国,现在头一回面临“被超越”的可能性;而中国自近代史以来,也头一回面临超越世界第一强国的可能性。这两个大国在“被超越”和“超越”的过程中,美国要力保“全球领导地位”和科技领先地位,中国要努力成为世界最富强大国和争取科技领先地位,两国为了各自的既定目标,不可避免地要展开从政治安全、经贸科技、到意识形态三大基本领域的全域型战略博弈,中美关系的“冬天”来了,对中国而言,必须做好“过冬”的准备。
中美关系能否度过“严冬”迎来春天,根本上取决于中国。下定决心“竞争中国打败中国”的华盛顿不相信道理,但是相信实力。只要中国努力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让美国意识到无法“竞争中国打败中国”,则必然倒逼华盛顿改变政策思维,谋求同一个强大的中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在中国真正强大到令美国难以“竞而胜之”(outcompeting)之前,中美两个大国只能在激烈碰撞中,逐步探索互不相让、但又都极力避免战略上迎头相撞的新模式。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