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降息!多家国有大行存款利率明起下调,缓解负债成本(新中产人群:旅游健身是常态,投资理财偏稳健)-通用辅助最新解答
存款利率又要下调?多家银行已经收到通知,自6月8日起正式实施。
从去年以来,存款利率几度下调,今年不少中小银行跟进利率补降。6月以来,四川、吉林、内蒙古、山东等地多家村镇银行已经密集公告下调利率,如今降息潮蔓延至国有大行,3%的存款利率也挺不住了?
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去年9月,国有大行纷纷下调挂牌利率,所有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均已下调至3%以下。其中,3年期定存利率已下调至2.6%、5年期定存利率下调至2.65%。彼时中小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利率保持坚挺不动,但今年4月起中小银行纷纷跟进下调利率。近期,喀什农商银行、宜宾兴宜村镇银行、都江堰金都村镇银行及吉林、内蒙古等地多家村镇银行宣布6月起调降部分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大多在5BP-30BP(基点)。
此时,国有大行又吹响了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的号角。据悉,多家国有大行近日将下调部分存款利率,其中,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调降5个基点,部分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目前还没有落实,但是想存定期就快点存吧,很多产品都要调息了。”北京某大行支行的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就是转瞬间的事。
究其原因,还是银行迫在眉睫的负债成本管理。进入2023年,随着经济复苏,银行业面临的净息差压力并没有减少,降低存款成本是银行业今年的重点方向,既能降低负债成本,也有助于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贷款需求走弱压制新发生贷款定价,滚动重定价因素对存量贷款利率压制仍在。在资产负债两端共同挤压之下,银行体系净息差收窄压力仍存,净利息收入增速有进一步下行趋势,迫切需要银行体系进一步加强负债成本管控,增强银行体系抗风险能力,进而稳定净利息收入水平。
当前,政策要求金融让利实体经济助力大环境复苏,要求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对企业而言,由于大型企业融资成本已显著走低,甚至低至2%,这与中长端一般存款上限存在倒挂,可能造成资金空转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虚增。
王一峰测算,假设定价受控定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在10%至25%之间,定期存款利率降幅在10个基点至15个基点之间,则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将改善国有行、股份行综合负债成本0.79个基点至2.96个基点,提振国有行、股份行息差0.71个基点至2.66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利率下调中,受美联储加息影响而持续走高的美元定期存款也受到影响,根据不同期限和不同规模亦有调降,5万美元(含)以上的1年期定期美元存款利率不高于4.3%,此前有的大行该品种利率最高可达5%左右。
能否打开理财市场空间
早在此前村镇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对这种行为表示,在市场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不同银行的调整幅度、节奏和时机自然就会有所差异,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现象。
存款利率下调是否会打开理财市场的空间?对此,专家表示有一定可能。
王一峰表示,存款“再降息”或改变居民货币贮藏行为。若定期存款“再降息”,所带来的确定性影响在于金融体系实际付息率走低,同时核心负债曲线收益率走平可能导致存款运动再度转向短端理财,推动理财规模提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表示,存款利率下滑将减弱对于储户的吸引力,理财产品有望迎来增量资金。但考虑到部分理财也会配置存款等产品,存款产品利率下滑也有可能带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走低。
但此时,市场上对于资金空转的担忧也逐渐升温。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目前银行不断为实体企业让利,降低融资成本,但过度下调企业贷款利率,可能引发资金流入其他收益率相对高的金融资产(部分定期存款、理财产品等),甚至股市等风险资产,这就可能产生资金空转套利,并可能助长局部资产泡沫风险等。
“从宏观上,国内避免货币环境过度宽松,提升政策精准质效;商业银行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机制。同时,监管部门强化市场监管,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周茂华表示。
此外,存款利率的下调有望打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空间。王一峰近日表示,存款“再降息”为LPR报价下调提供缓冲垫,三季度不排除择机启动MLF(中期借贷便利)降息。“开年至今,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落地了一系列降低存款成本的政策,但由于存款定期化加剧,银行体系净息差压力仍大,贷款报价机制不足以驱动商业银行单独主动下调LPR。若定期存款利率再度下调,则可能为LPR下调打开窗口。”
记者 | 曹韵仪
主要观点:
1.一线城市中产年龄分布呈倒三角形,为年轻新锐中产的聚集地,二线城市则呈橄榄型,中年群体仍是城市新中产的夯实支柱。一线城市是新生中产诞生的土壤。
2.新中产家庭基本为有车有房一族,房产资产总值人均500万以上,汽车平均购买价格25万元以上,健身是新中产日常休闲活动的TOP3之一,超过九成新中产人群有出国游经验。
3.新中产人群理财目的主要是为了资产增值,增解未来的压力,新中产家庭平均投入理财资金20万以上。互联网理财操作简单,新中产使用互联网理财的平均年限有两年以上,占用约27%的投资资金。
国内中产阶级更为年轻进取,对国内消费有非常大的影响
中产阶级是一批收入稳定、能推动内需、给整个社会带来稳定发展、积极向上的群体。2015年瑞士信贷研究院《全球财富报告》中称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1.09亿人,目前比较合理的估计为20%-30%。从全国总体社会结构来看,中产阶层占比不高,总体力量还比较弱小,同时由于国内生活水平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国内中产阶级自我认同度较低、统一的阶层意识尚未形成。随着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城乡格局进一步转变,未来中产阶级将在国内社会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调研根据学历、职业、城市、收入圈定新中产阶级受访者
综合参考中国国家统计局、福布斯杂志以及瑞信财富报告等渠道对“中产阶级群体”的定义,本次调研样本条件具体如下:
光鲜VS.暗涌
之光鲜篇:新中产家庭的高品质生活
新中产家庭基本为有房一族,房屋价值平均在500万以上
新中产家庭有自有住房的比例较高,一线城市86.9%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二线城市93.8%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
有自有住房的家庭中,其中一线城市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超过40%;从房屋价值上看,新中产家庭拥有房产的平均价值在500万以上。
新中产家庭有车为标配,汽车平均购买价格在25万以上
新中产家庭拥有汽车的比例较高,一线城市81.5%的家庭有车,二线城市88.2%的家庭有车;从汽车购买时的价格上看,新中产家庭的平均购车价格在25万以上。
健身已跻身日常休闲活动的TOP3,有伴侣者更为偏爱
新中产人群的休闲活动内容广泛,各类活动均有涉猎。值得注意的是新中产人群注重健康及身材的管理,健身已跻身日常休闲活动的TOP3。其中,有伴侣的人群对健身更是偏爱。
同时人群阶段的差异也体现在对于活动的偏好上,已婚群体对室内活动如上网、煲剧、阅读等更好偏好,单身人群在“打游戏”上有更高占比。
超过九成新中产人群有出国游经历
新中产人群热衷“看世界”,曾出国比例高达九成以上。一二线城市均以季度游和半年游为最普遍的出游计划时间,一线城市人群相对出游频次更高。
在曾到达的目的地中,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是最热门的Top3。
光鲜VS.暗涌
之暗涌篇:新中产家庭的“焦虑症”
1、工作:承受多方面的工作压力
对于资产积累源于工作所得的新中产人群来说,工作是其社会地位的最重要保障。新中产人群对自身有不断上进、获取成就感的需求,因此十分看重工作上的发展空间与及机遇,容易对目前的工作及位置产生焦虑。
此外,新中产人群还需面对大量的职场挑战,需要在同场竞技中展现自身价值,并在工作/服务的过程中满足市场的要求。
2、父母:忧虑父母健康和养老
大部分新中产人群的父母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中71.4%有足够生活的固定收入,15.0%属于父母有较高的稳定收入;同时在医疗保障方面也较为充足,71.5%有常规的医疗保障,21.1%还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
即便保障了父母的基础生活和医疗,仍不能消除新中产人群对父母健康的忧虑,其中二线城市人群担忧情绪更重。
3、情感: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尽管在对于关系建立和维护上有着大方向上的共识,新中产人群的两性关系/婚姻关系仍受到现实矛盾的困扰。
日常琐事(如家务问题)位列烦恼/焦虑的首位;婆媳关系/长辈关系次之。值得注意的是,婆媳关系的不和,不仅让矛盾双方困扰,作为中间者的男性角色困扰更甚。
4、子女:课堂+增加经济负担
在过去1年中,78.9%新中产人群家庭在子女课外教育上的年消费达10000元以上;超过半数的家庭在课外教育上的年消费达20000元以上,占比52.3%;26.6%家庭在课外教育的年消费在30000元以上。
新中产家庭年平均投入理财资金为年收入的20%以上
接近60%的人群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增值,通过理财实现资产增值成为新中产家庭缓解隐形焦虑的主要方式。
而在现实的理财之路上,新中产家庭面临着时间、资金规模、理财渠道等问题,实现资产的增值并不容易。
存取灵活的理财方式最受欢迎
新中产人群选择互联网理财的各个原因中,操作简单方便是最主要的原因,有72.9%的支持率,其次收益高、门槛低等也是超半数人选择的理由。使用互联网理财的平均时长为27.7个月,互联网理财资金约占所有理财资金的27.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