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纳问网 > 杂谈 > >正文

​一天一成语:积羽沉舟

摘要一天一成语:积羽沉舟 【成语名字】:积羽沉舟 【成语拼音】: jī yǔ chén zhōu 【成语释义】: 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成语出...

一天一成语:积羽沉舟

【成语名字】:积羽沉舟

【成语拼音】:

jī yǔ chén zhōu

【成语释义】:

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成语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翻译:

君王们接受他们的巧辩,被他们的空话牵动,怎能不头昏目眩呢?我听说羽毛多了也可以压沉船只,轻的东西装多了也可以压断车轴,众口一词足以熔化金属,所以请大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成语用法】:

在句中作谓语、定 语。比喻细微的东西可汇成巨大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累下去会产生严重后果。

【近义词 】:

群轻折轴、蚁穴溃堤、丛轻折轴、聚蚊成雷

【成语造句】:不要小看菲菲爱吃零食这毛病,若长期下去,积羽沉舟,对她身体的影响可大着呢!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诸侯称霸天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而齐国在当时也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由于秦国在西边,齐国在东边,于是就形成了东西两大强国对峙、其他弱国并存的局面。

但是秦国实力遥遥领先其他六国,秦国又经常攻伐其他国家,志在消灭六国,于是很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两种主张,即“合纵”和“连横”。合纵:战国时以苏秦为代表的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连横:战国时张仪等游说六国诸侯实行与秦国横向联合对抗其他国家的政策。

当时的齐、楚、燕、韩、魏、赵六国之间的合纵盟约十分牢固,秦国的相国张仪发觉后,便辞去职务,来到魏国,准备打算劝魏王退出纵约。

张仪得到魏襄王的信任,被任命为相国。但魏襄王很有主见,他知道秦国野心很大,不讲信义,所以不愿联合秦国。秦王闻之大怒,一面派大军袭取魏地,一面派人暗中不断厚赠张仪财宝。

四年后,魏襄王死,儿子哀王继位。张仪又劝说魏哀王投靠秦国,也遭到拒绝。张仪便暗中要秦国进攻魏国。魏国战败了。第二年,魏国又被齐国打败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秦国又乘机攻魏,他们先把韩国大将申差的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使其他诸侯为之震惊。魏国的失败,导致了纵约国关系出现裂痕。

张仪利用这种形势,说服哀王依附秦国。他从分析魏国地理形势、兵力状况、处境、“合纵”协约不可信等不利条件入手,最后用“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作比喻,指出魏国如果忽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像轻的羽毛大量堆积能压沉大船一样,遭到覆亡的危险;轻的东西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魏哀王终于听从了张仪的劝议,背离“合纵”协议,请求和秦国“连横”。

后人于是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成语“积羽沉舟”,用来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成语接龙】:积羽沉舟→舟车劳顿→顿腹之言→言信行直→直来直去→去暗投明→明法审令→令不虚行→行伍出身→身单力薄→薄今厚古→古肥今瘠→瘠牛偾豚→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