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友
文和友
——有烟火味的市井生活
旅游目的地很大比重是大城市,而每去一座城,必去的几乎都是城市的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城市购物中心如果隐去招牌和城市坐标,消费者置身其中,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虽然总说好的购物中心应该是新的城市客厅,但是在现在的客厅里,品牌的面孔却越来越熟悉。大家去了不一样的城市,结果吃着一样的麦当劳肯德基,逛着一样的阿迪达斯和耐克。
购物中心和城市的地缘文化血脉,正在被切断。
长沙文和友(早期叫超级文和友)也就是在这样千篇一律的城市文化中逆市而出。
最早知道文和友,是因为小龙虾,一个把小龙虾做成品牌的企业。因为女儿与文和友同在一座城,于是也就算早一些到了长沙文和友的人之一,一下子被熟悉的市井所吸引。后来就成了每次来长沙必去的打卡点,据说文和友每年人流量达到1000万,我就成了这1000万分之一。
长沙文和友与太平老街相邻,去看多了,就有种文和友有点像太平街的垂直版的感觉。太平街是长沙的老街缩影;自战国时期长沙有城池开始,这里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历经2000多年,这里既有贾宜故居,同时也有湖南商业史上较早的粮栈、盐号、会馆等老字号。近几十年迭代了商业业态,成了现在的长沙商业街,尤其博年轻人眼球,集合了目前最当红的业态和单品,以吃为主。而文和友实际上是室内建筑,却是把老街道搬了进来,做出了室外逛街的感觉,更是全天候的夜晚逛吃之感,既博眼球又诱人食欲。
卖湖南特产,槟榔、湘西熏腊肉腊排骨酱鸭应有尽有;现做湖南小吃,现炸黑色臭豆腐、现做冰糖葫芦、茶颜悦色奶茶、烤肉肠等等;还有做文化的,嗅觉博物馆、图书馆等等。怀旧的公用电话、信息化前的满上海报、柔光的路灯……。其所呈现的空间氛围,都是80、90年代长沙小市民街头巷尾生活的平民气氛。在时间轴上,那是一个没有电子商务、两座城市的人还要通过公用电话和手写书信联络的年代。时空交错,说到底文和友再现的是一个和商业化还有距离感的老长沙。
我想经历过长沙80年代的人,他们怀念的不仅是旧街道,还有那时候相对慢节奏的生活,和亲切的邻里关系。而新人类看到这一切,似乎经过时空隧道,穿越到父辈的生活中,也可以更好的理解父辈们的生活环境。于是有了两代人的思维碰撞,成就了文和友。
后 记
文和友是造出来,而他又源于生活,源于曾经的市井,其实相隔并不遥远,又是什么让其成为了遥远呢?城市化建设中的拆迁,拆掉了老街,该怎样保护城市传统文化血脉呢?
值得肉食者谋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