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的结构(“乃”和“及”,太难写!那古代大家咋都写的这么美?看了就会!)
及的结构(“乃”和“及”,太难写!那古代大家咋都写的这么美?看了就会!)
“乃”字和“及”字,虽然结构简单,只有两三笔,却极难写好。
古代书法大家是怎么把这两个字写的美轮美奂?用三分钟看过,掌握了他们的结构造型技法,我们就能写好,而且能自己变着花样的写。
写好这两个字的核心技巧,就四点:
1.斜中取正;
2.重在用反;
3.明确收放;
4.不连中线。
请看字例解析:
一、斜中取正
“乃”和“及”的字形都是斜势。在保持字的斜势不变的前提下,斜中取正,是写好这两个字的关键。其技法要点是,第一笔的方折点要和收笔处的转折点,或者收笔点保持垂直。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献之
赵孟頫
王羲之
赵孟頫
赵孟頫
董其昌
二、重在用反
如果把第一笔的撇画写成正撇,就和第二笔的笔画方向相同,字形就会感觉倒向右边。同时在造型上不能使大角度斜向的笔画得到有效的矫正。
在经典行草书中,撇和捺多用反向(相对弧形向右的正撇,撇画写直也是反写之意),一方面形成正反对比,一方面避免单调重复。这是行草书惯用的造型手段之一,在笔画少,有倾斜的字中表现尤为明显。
王羲之
米芾
王铎
赵孟頫
王羲之
智永
赵孟頫
董其昌
三、明确收放
“画短者收,画长者放”是行草书造型的密诀,也是基本规律。
收放关系是行草书结构与造型变化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一个字有了明确的收放关系,立刻就会显得主次分明,立体感强,不会平正无奇,没有意趣。
“快乐书法营”前期文章和列举的不同字例,有很多这方面的字法解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关注,方便比照察看。
王献之
苏轼
米芾
赵孟頫
苏轼
赵孟頫
赵孟頫
董其昌
四、不连中线
“三分之一,靠边线”,是“快乐书法营”对古代经典行草书结构造型上,笔画与笔画之间连接位置的表述。笔画与笔画之间,都取中线连接,字形一定会显得平正无奇,没有意趣。
看“乃”,“及”两个字,对这一特点的表达非常明显。不必一笔一画的,一个字一个字的陈述。
这也是行草书结构与造型的主要变化手段和规律之一。
王羲之
王献之
赵孟頫
董其昌
王羲之
智永
米芾
赵孟頫
“快乐书法营”将持续推出有关行草书结构与造型方面古代经典书法的技法,技巧解析,与喜欢书法的朋友们分享。
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