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宗亲江夏为黄姓的郡望与发源地
黄氏宗亲江夏为黄姓的郡望与发源地
在黄姓历史长河中,地位最尊,影响最大,族姓最繁的宗族,无可争辩地要推汉魏之世的江夏黄氏。这支黄姓宗族世居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东南),代为冠族。至孝子黄香,才倾天下,黄琼,黄琬,位至三公,名震宇内。时人誉称"江夏黄氏,天下无双。"今天海内外数千万黄姓子孙,都无不追宗江夏,认江夏为黄姓的郡望与发源地。
江夏黄氏虽以黄香而闻名,但它的兴起,却非始于黄香。史称黄香之前,江夏黄氏即"代为冠族",黄香在官任尚书令后向皇帝谢恩书中有自己是享"先人余福"之语。江夏黄氏到底是何时产生兴起的呢?正史缺载,而族谱却有种种不同传说。如福建禾坪谱、鹳薮谱都说江夏黄氏起源于黄姓的受姓始祖南陆公,《禾坪黄氏重修大成宗谱源流序》中称:"南陆公生三子:长嘉、次台、幼袁,俱居湖广江夏县。故黄之郡以江夏名之。"另一种传说认为,江夏黄氏的开基始祖为陆终的十余代孙周初入黄石,如台湾黄氏大宗谱即称"十三世(黄)石,佐周有功,赐姓为黄,世居扛夏,从此传衍各地,族人遂以江夏为郡号。"云南威信谱在《黄氏岁考》中也说:"陆终公受封于黄……,石公赐封曰江夏,是为黄氏称江夏之肇基也。"还有一种传说认为江夏黄氏起源于春申君黄歇,如《渠阳黄氏世谱·源流考》即说:"六十几世祖黄歇公仕楚为江夏太守,其裔多居江夏,故因之而名我姓为江夏堂、江夏郡者,皆自此始。"
这几种传说中,南陆公之说似乎过早。南陆公既是黄国的首创者,而黄国远在河南潢川,与扛夏相隔遥远,那他不可能居江夏。黄歇封江夏太守、居江夏之说,于史无征,也不足信。黄石之说,同样颇为可疑。遗憾的是经典记载太不清晰,我们今天也无法确定谁是谁非。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江夏黄氏形成较早,至少在东汉之前即已形成。它很可能形成于战国时期,为原黄国遗民的某一支所创建。这些均有待更进一步探索。
图片来源网络
百度 武汉江夏黄氏宗亲联谊处联系我们。
江夏黄姓始祖是黄香,为天下至孝。汉章帝对群臣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也"群臣莫不侧目。
后世黄姓都尊黄香为江夏始祖,其实,我们至少还可以追溯到他的父亲黄况。黄况之名,见于《东观汉纪》。史称黄况曾以孝廉起家入仕,最初做个郡五官椽(一种郡国小属官),后官至叶县(今河南叶县)县令。大概黄况为官清廉,故史书称他家境"贫无奴仆"。几乎所有的族谱均不约而同地认为黄香的江夏黄氏是西汉丞相黄霸的后裔分支,但在世系中多置黄况于不顾,且自黄霸(宣帝时人)至黄香(章帝时人)其间经九朝,而世系往往只有三四代,(如鹳薮、宝安、潮州谱均说黄香为黄懋之子)殊不可信。惟有江西金溪《双井黄氏族谱》列黄况为黄香父,且称黄况为黄霸第7代孙,较符合历史事实,我们这里姑且从之。谱称,黄霸有一子名仲达,官御史大夫。黄仲达娶妻党氏,生一子黄仍,汉成初期官任京兆君。黄仍夫人姬氏,生一子黄嘉。黄嘉也在汉成帝时做官,且居大司空的显要职位,其夫人(谷阝)氏,生二子:元相、元善。其中,元善生子伯周,伯周妻彭氏生子黄泯。黄嘉长子黄元相,东汉初官任谏议大夫,夫人柴氏,生二子:伯良、伯直。黄伯良仕汉明帝,官至司徒,娶妻燕氏,生一子就是叶县令黄况。黄况娶向氏为妻,生育了一个杰出的圣童,便是名列"二十四孝"之一,传见《后汉书》、《东观汉纪》、《楚国先贤传》等书,被尊为后世天下黄姓之共祖的江夏大始祖黄香。
黄香,字文强,出身官宦人家。但据史称,江夏黄氏世家传到黄香父辈时,已家境贫寒,养不起奴仆婢妾,黄香自幼时即不得不亲自做许多下人们干的活,即史所谓"躬执勤苦。"孔子当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黄姓大始祖黄香当年的情况,倒颇与孔圣人相似。史称黄香命中多劫,幼遭苦难,年仅9岁,就曾痛失慈母。他因爱母极深,为子极孝,母亲死后,哀思过度,以至日渐憔悴,差点支持不到守丧期终,乡人称为至孝。他的孝道,闻名遐迩当时江夏太守刘护闻名召见,题字"门下孝子"赠之。从此,黄香博学经典,精研道术,以文章闻名京师,时人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黄香以儒学人仕,初任郎中,汉章帝诏见黄香,让他人东观(国家图书馆),读尽皇家藏书。后官拜尚书郎,永元四年(公元92年),升为左丞相,两年后又升为尚书令,经常参与国家政事,数陈得失,深受汉章帝看重,被任以重职,掌管国家机枢。汉皇室对黄香又每多奖赏,黄香任尚书今后,增秩至二千石,赐钱三十万。早在元和元年(公元84年),皇室为干乘王刘伉在中山宫邸举行弱冠大礼,汉章帝特邀黄香参加,然后对诸王介绍说:"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顿时,左右莫不刮目改观,肃然起敬。谱载汉章帝又曾以"江夏黄香忠孝两全,天下无双"的御书赏赐给黄氏家族。经汉章帝、和帝两朝,黄香一直受皇家亲重,至和帝去世,安帝即位(公元106年),黄香出任魏郡太守,不数年,因郡内水灾免职,旋即去世。黄香以文章闻名,他的著作有《赋》、《令》、《书》、《奏》、《笺》五篇,可惜现今多已亡佚不存,仅有《九宫赋》、《天子冠颂》、《责髯奴辞》三篇,见存于《古文苑》中。据光绪已亥聚斯堂版《黄氏家谱》记载:黄香去世后,归葬家乡江夏安陆源口,墓在今湖北云梦县北郊十五里。
黄香后裔,备极繁昌,因而大多数黄氏家族的族谱家乘,都以黄香为始祖,如《湖南黄氏世谱》、光绪已亥聚斯堂《黄氏家谱》、光绪二十年《陡叠黄氏宗谱》及禾坪、鹳薮、潮州、台湾、武隆、三台、威信、吉安、金溪等谱,均无一例外。
黄香的夫人,见于族谱的有郑氏、陆氏、李氏、胡氏。四位夫人共生育了八个儿子:琼、瑰、琏、琛、瓒、珂、珮(作琉)、理。其中,次子黄瑰,见于鹳薮、宝安、潮州待谱;幼子黄理,居江夏,见于樟峰,威信、三台等谱;而琏、琛、瓒、珂、或作琉),则见于禾坪谱和威信谱所引十朋谱、乐至谱等。据禾坪谱记载,黄香第三子黄琏,字世荣,官至侍御史;四子黄琛,字世茂,官司农:五子黄瓒,字世蕃,官至河东太守,夫人范氏,生五子:孚仁、孚义、孚札、孚智、孚信;六子黄珂,字世藻,官冀州刺史;七子黄珮字世蔚,妻周氏,生一子前。至于黄香长子黄琼,则为各谱所共有。
黄 琼,字世英,传见班固《后汉书》。据《后汉书·黄琼传》记载,黄琼出生于显宦之家,自幼随父在京师台阁,因而熟知朝廷政界故事,达练官场,父杀黄香在日,即诏任为太子舍人,因故辞谢不受。父亲去世后,连年不应征诏,至汉顺帝永建年间(公元121-131年),因公卿中很多人的推荐,黄琼始公车应征,入官拜议郎,后又累迁为尚书仆射,历任尚书令、司空、太仆、司徒,汉恒帝永兴元年(公元155年),任太尉之要职,因与大臣梁冀政见不合,被免。延喜二年(公无159年)梁冀被诛,族党被消灭,黄琼复出,仍任太尉之职,取代梁冀自居公位,封为刘乡侯(刘乡侯国在今河南颖川县),食邑千户。至此,江夏黄氏更加荣耀一时。黄琼官居要职多年,直到延喜七年(公元164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黄琼去世后,被赠为车骑将军,谥为忠侯。史称(亢阝)乡忠侯,敕葬江夏。
黄琼的夫人,见于族谱的有陈氏、颜氏、李氏。传说三位夫人共生十四个儿子:守亮、阁、妥、储、贱、明、恕、乾(一作潜)、缙、卿、贲(一作孚贲)、资(一作孚资)、赞(一作孚赞)、德(一作孚德)。江夏黄氏大昌于黄香、黄琼父子,再传到黄琼之孙黄琬时,更臻于极盛。黄琬,闽越地区黄氏族谱大都称他为黄琼第四子黄储之子,但它谱又称为黄阁之子、或黄守亮子、或黄贲子、或黄德之子等多种说法。
黄琬,字子琰,生于公元141年。黄琬少年丧父,由祖父黄琼抚养长大。黄琬自幼聪敏过人,公元147年正月日食,他的祖父带他上京奏闻日食状况,太后问所食多少,黄琼不能对,当时黄琬七岁,在旁对祖父说:"何不说日食之余,如月之初?"黄琼大惊,即以这话应诏。当黄琼当司徒时,黄琬便以才思敏捷,闻名于京师。初任为五官中郎将,后因政党之争失败,被免职废弃近二十年,至光和末年(公元184年),始复出,拜议郎,升青州刺史、侍中,不久又拜为将作大匠、少府、太仆、豫州牧等职。时值东汉末年,河南豫州一带农民暴动烽起云涌,黄琬为政,将境内暴动起义悉数镇压平定,一时之间,黄琬因此声威大震,政绩为天下表率,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受到重赏,封为关内侯。董卓入洛阳后,征黄琬为司徒,随即升任太尉显职,改封为阳泉乡侯(汉阳泉侯国在今安徽霍丘县)。江夏黄氏宗族的显赫声威,至此臻于至极,如日中天。后董卓挟汉献帝迁都西安,黄琬反对董氏专权,于公元192年与司徒王允合谋诛杀了丞相董卓。不久,董卓部将李傕等人攻陷长安,将黄琬收捕入狱,后处死,时年才52岁,归葬于江夏孝行里黄氏祖墓侧。
黄琬的后裔,备极繁昌。黄琬的夫人,见于族谱的有赵氏、袁氏、李氏、吴氏、刘氏。传说五位夫人共生十一个儿子:松寿、椿寿、龟寿、山寿、江寿(以上见聚斯堂谱和陡叠谱)、侃、伸(以上见潮州谱、禾坪谱、鹳薮谱等)、冠、带(以上见湖南各谱)、权、保(均见四川各谱)。据各种氏书谱牒记载,黄琬之后,江夏黄氏的子孙们,纷纷逃向四方。如聚斯堂和陡壹谱即记载,黄琬第三子龟寿、四子山寿,世居江夏;而次子棒寿一支,子孙传十世后迁至延陵(今江苏常州,无锡一带);第五子黄江寿一支,传六代后,也徙居江西庐陵发迹。至今日,江夏黄氏的后裔,更遍布全国,散向世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