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咖」经方与时方之别(广东省中医医院)
「对话大咖」经方与时方之别(广东省中医医院)
本文转自微信谦川中医
Q1您觉得经方用药有何特点?
经方不仅对用药有讲究,对剂量和煎服法也是非常有规范有讲究的。
受访大咖
卢富华主任
广东省中医院总院肾病科
许家栋老师弟子,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广东省名中医黄春林教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大院肾病科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编或参编专业论著4部,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主要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熟练掌握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专业技术。
第一个体会是剂量。我们曾经用生姜半夏汤治疗一个病人,用生姜100克。当时我觉得这么大量(生姜),病人能不能吃下去?后来病人吃下去,首先没有不良反应,第二,反而更舒服。
第二个体会是煎服法。我们曾经在许老师指导下用过附子泻心汤,它的煎服法非常有讲究,就是把大黄、黄连黄芩放进麻沸汤(煮沸的还在冒泡的开水)里边去,浸泡几分钟,然后把药渣去掉,再跟煎好的附子的汤兑在一起,让病人口服。病人吃了以后,第一个,口感挺好,不是那么苦,第二个,疗效也挺好,因为辨证准确。这就让我想起许老师讲的气跟味的问题。这种煎服法是“取其气,去其味“,它苦味少了,但功效很好。所以,突然体会到,中医的精髓是无处不在的,除了药物、辨证,我们的煎服法、剂量等都是非常有规范有讲究的。
Q2
中医是否能实现标准化?它的机会在哪里?
经方是最有可能实现标准化的。
受访大咖
徐国峰主任
广东省中医院疑难杂病门诊主任
许家栋老师弟子,中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担任广东省中医院疑难杂病门诊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保健协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先后师从名中医黄煌、李赛美、余绍源、李可弟子齐玉茹,参与及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2部。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如肝胆胃肠疾病、心衰、风湿病、过敏性疾病、长期发热、各种术后恢复、肿瘤化疗中药减毒增效、老年多系统病变等疑难杂病。
治疗疑难杂病是广东省中医院疑难杂病门诊的主要方向。
疑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身体很不舒服,但是各种检查结果没有发现异常,这种病人往往会给他“臆病“的诊断,或者是神经功能紊乱,甚至有的是心理问题,患者无所适从。
难病,就是各个专科诊断明确,实际治疗效果很不好的病。比如消化科的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肾病里边的肾病综合征、肾衰;风湿免疫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大家可以有明确的诊断,但是疗效并不满意,或者说西药的副作用扩大,患者的这种受益程度不是很满意。
杂病,我们的理解就是多种疾病混杂在一起,然后各种相互治疗会産生矛盾的这种疾病,这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同一个人身上患了很多种病,比方说,有冠心病,心梗,还有同时有胃溃疡,消化道溃疡,还有糖尿病等等合在一起。那冠心病,心梗的病人很多需要吃一些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西药,如阿司匹林,包括一些抗血管聚集的药物,这些药物对胃是有影响的,它容易引起胃溃疡,但是恰恰遇到这个病人他有胃病,所以遇到这种病人在治疗上会非常棘手。
疑病、难病、杂病往往是现在医学比较难去理解的,正好是中医能够发挥用武之地的领域。
疑难杂病确实是很难获得疗效,如果我们想取得进一步的疗效,比其他同行多解决一部分问题,那我们就需要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来提供给患者。所以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武器就是经方。
经方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是标准化,它比较容易去判断方药的辨证是否合适去治这个病;因为有具体的标准和方案,也比较容易去传播。
第二它药味虽然简单,但是方向比较明确。如果把疾病比喻为城堡,要攻下这座城堡,经方就是单兵突进,以一条线路直接对它最薄弱的点切入。时方呢,很多时候是一种包围性的,围而不攻,最后会形成久围不下的状况。
第三,经方是很多人不太能够熟练使用一种方法,到门诊来的病人,都是辗转了很多医院,包括西医院、中医院,很多常规的方法,包括中医的方法,他们都用过,都没有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再用那些方法,获得疗效的机率可能也会很低,所以经方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去切入疾病。
讨论
关于中医标准化,以及时方和经方的区别,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