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黄河铁桥
兰州黄河铁桥
兰州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在甘肃兰州市白塔山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18]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30]
基本信息
外文名
Lanzhou Yellow River Iron Bridge
别名
中山桥
保护级别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
兰州
地理位置
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
展开
目录
摘要
基本信息
桥梁简介
历史沿革
建筑特色
参考资料
相关视频
桥梁简介
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34][30]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19]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名叫镇远桥,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16]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七年),改浮桥为铁桥,是黄河上游第一座铁桥。[28]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全部工程共耗白银30余万两。[29]登桥远望,不远处的黄河如带,蜿蜒盘曲,为兰州这一工业城市增色不少。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农历五月初,甘肃洋务总局彭英甲等与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就包修兰州黄河铁桥一事拟定了初步的合作合同,喀佑斯请工程师进行实际勘测,勘测结果出来后,德方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21]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28日,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正式签订兰州黄河铁桥包修合同,兰州黄河铁桥的各项建设筹备工作全面展开。[3]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月23日,清朝朝廷的朱批传达到甘肃:“该部知道。钦此。”至此,兰州黄河铁桥的建设工程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4月2日,庄浪县举人牛献珠致禀彭英甲,请求停修兰州黄河铁桥。他还列举了修建兰州黄河铁桥在发生战争时的六大弊端。彭英甲对牛献珠的观点予以回击,认为建桥正当时宜,刻不容缓。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14]
清宣统元年(1909年)6月18日,兰州黄河铁桥南北两座牌厦竣工。每座牌厦均为三开间,雕梁画栋。牌厦前后共悬名人匾额四块:其中由升允题写“第一桥”匾2块,分置南北桥头;另有“九曲安澜”、“三边利济”匾各一块。[27]在铁桥两头立了两块石碑,由升允撰文记述铁桥修建始末。[35]
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5]在铁桥南北两端各添建一座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曾任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的“中山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南面的牌厦上,“第一桥”从此改名中山桥,并沿用。[8]
民国后期,兰州黄河铁桥南北两座牌厦被拆除、毁坏,四张牌匾也不知所踪。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兰州黄河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1]随后,兰州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兵进行抢修,于同年9月6日修竣通车。[31]
1954年,兰州市对兰州黄河铁桥进行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及铁板桥面。[22]
1989年,兰州黄河铁桥保固合同期满,部分构件老化。[10]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正拟对铁桥进行全面大修时,8月9日,一艘自重260吨的供水船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铁桥遭受重创,兰州市当即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抢修,使铁桥转危为安。[7]同时,加宽人行道,装饰桥身。[15]
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在桥头竖碑,第一次将兰州黄河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20]
2004年,兰州市对兰州黄河铁桥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成为兰州旅游的标志性建筑。[32]
2010年9月,兰州黄河铁桥维修加固工程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兰州市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兰州黄河铁桥再次维修加固,将桥体抬升1.2米,增强桥体抗震泄洪能力,而且恢复通车,缓解了兰州交通的压力。
2013年3月30日起,为了保障行人、游客通行的安全,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兰州黄河铁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24]
标签: